鉆孔灌注樁混凝土為什么會超灌?
時間:2020-09-29 瀏覽:6267
很多施工業主客戶說鉆孔灌注樁混凝土為什么容易超灌?今天我們就來看下,造成超灌的問題有哪些?
很多施工業主客戶說鉆孔灌注樁混凝土為什么容易超灌?今天我們就來看下,造成超灌的問題有哪些?
清孔不徹底,樁底淤泥較多,又未能嚴格依照水下灌注混凝土工藝規程操作,這種情況下樁頭浮漿層不厚,但卻有樁底沉渣多、樁身夾泥甚至斷樁的隱患,而且超灌局部也不易鑿除。此外,灌注過程中對混凝土上升面測量不準,也會導致樁頭高低不等,有的樁超灌2米左右,有的樁卻達不到樁高。
鉆孔灌注樁混凝土超灌原因:
1:浮漿層形成原因分析依照施工規范,鉆孔后要完全清除孔底淤泥。
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,很難將淤泥完全清除。進行封底施工時,首批混凝土沖出導管底口向孔底四周流動擴散,與孔內沖洗液摻合搜索形成一定厚度的浮漿稀釋層。由于用導管灌注的水下混凝土從下往上頂升,當導管有一定埋深時,后續灌入的混凝土在已灌入混凝土內部流動,首灌的混凝土始終處在最上層,最終在樁頂凝固成浮漿、泥渣等混雜層。澆灌混凝土時,若導管插入混凝土之內過深,澆注速度又較快,容易在孔體深部堆積較多骨料,加上振搗過程混凝土的離析,也容易導致樁體上部強度較低。混雜層及其下的低劣混凝土層強度低,應予以鑿除。
浮漿層處于樁頂時,只要堅持一定的超灌量,亦即保證設計標高位置的樁體強度,則能保證樁身質量。如果浮漿層處于樁底或樁身中間,則形成夾泥或斷樁,樁身質量就無法達到要求。因此,混凝土灌注工藝顯得異常重要。
2:出露樁頭分析
(1)受地層條件、施工機具、成孔工藝和沖洗介質等因素限制,排渣不徹底,清孔效果差,孔底沉淤多。這種條件下,采用正確的水下灌注混凝土工藝,設計超灌量不小于50厘米,則既能滿足樁身設計要求,又易于鑿除超灌部分。
(2)成孔工藝合理,清孔徹底,孔底幾乎沒有沉渣或沉渣很少,同時嚴格按操作規程灌注混凝土,所形成的樁頭浮漿層很薄,一般為1020厘米,超灌的樁段大部分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。
灌注樁超灌是因為監測等各種條件沒有達到,采用長杰科技的灌注樁控制儀可以很好避免此類問題,不僅節省了時間,更節省了人力和材料成本,工程質量得到了保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