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樁基工程對施工質量的監控控制要點(中篇)
時間:2021-05-27 瀏覽:990
為軟基施工過程的科學合理研發類各類專業的電子監控設備,用于輔助在軟基處理施工過程中更專業合理地做好施工環節的監控,提供專業化技術參考數據。
2.4成孔過程控制:
① 鉆孔:鉆機安裝就位后,鉆頭對中,根據四角控制樁用細線繩交出樁的中心,確定鉆桿垂直后開始鉆進。鉆機每次進尺控制在50左右。鉆進過程中要及時補充提前制備好的泥漿,保證在鉆進過程中和提鉆后孔內液面高于護筒底部2m,在鉆進過程中應根據地層變化及時調整泥漿性能,以滿足正常的鉆進需要。鉆孔應連續一次完成,不得中途無故停鉆,鉆孔打到設計深度并清孔后,會同監理工程師對孔位、孔深、孔徑、垂直度計泥漿沉淀厚度進行檢查,確定是否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。如清孔后2小時內尚未澆筑砼,則重新清孔。在距鉆孔樁中心距離5m以內的任何樁的砼澆筑完畢24小時后,才能開始其他樁的鉆孔施工。
② 清孔:鉆孔達到要求深度后,測量孔深。技術標準為孔深不小于設計樁長;孔徑不應小于設計尺寸;傾斜度不大于1°。符合要求后立即進行清孔,清孔可采用抽漿清孔法,用空氣吸泥機進行抽漿清孔。青孔時,必須保持孔內水頭高度,防止塌孔。
③ 成孔檢查:鉆孔在終孔和清孔后,對孔徑、孔型、孔深、樁孔垂直度、孔成孔為等進行檢查。
④ 鋼筋籠吊裝:為了規范施工,鋼筋籠集中下料,就地焊接,綁扎成型,并制作導向架、定位鋼板及聲測管。為了防止鋼筋籠變形,采用分節制作,分節吊焊接。鋼筋籠吊裝前,會同監理工程師對鋼筋籠的材料、尺寸、接頭型鋼筋籠吊檢查合格經監理工程師簽認后吊裝鋼筋籠。裝到設計位置后,及時準確地焊接。采用地錨和井架固定牢固,防止鋼筋籠上浮及掉籠。吊裝采用履帶吊或汽車吊垂直得將每節鋼筋籠放入孔內,一次吊裝到位。鋼筋籠運輸、吊裝前制定防止鋼筋籠變形的方案,并認真組織實施。
⑤ 水下混凝土的灌注:灌注混凝土前,探測孔底泥漿的沉渣厚度,如大于規定,應再次清孔。混粘土拌合物運至灌注地點時,檢查均勻性和塌落度,如不符合要求,應進行第二次拌和,二次拌和仍達不到要求的,不得使用。混凝土保持有足夠的流動性,塌落度為18-20。灌注首批混凝土時應注意,開始灌注混凝土時,在導管口設置砂球。灌注要連續緊湊地進行,并盡可能縮短拆除導管的間隔時間,嚴禁中途停頓。當導管內的混凝土不滿含有空氣時,后續混凝土要徐徐灌入,避免整個的灌入漏斗和導管,在導管內形成氣囊,使混凝土灌不下去。在灌注過程中,灌注時間、混凝土面深度、導管埋深、導管拆除等,均指定專人,用專用表格記錄。
⑥ 樁的檢驗:成樁后采用無損檢測儀或監理認可的檢測方法進行樁的質量檢測,如果監理工程師認為必要,則進行樁的鉆探取芯試驗,確保成樁質量。